來源:云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李旭忠 王志云 作者:記者 劉興敏 通訊員 張成祥 發(fā)布時間:2022-05-26 16:27:20
近日,記者走進云陽縣巴陽村5組,寬敞的柏油路鏈接著每家院落,一排排灰瓦、白墻,造型別致的小洋房錯落有致,鑲嵌在綠樹叢中,不少游客到這里來觀光、游玩、打卡,連聲稱贊:“簡直是世外桃源”。
舊房變“別墅”,庭院變“公園”
2021年4月,巴陽村以人居環(huán)境整治為契機,以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為抓手,落實大黨建工作格局,打造“鄉(xiāng)村振興·與廉同行”為主題的“清風庭院”。
“掃干凈、擺整齊、養(yǎng)習慣、美家園”,喬正友家的圍欄前,幾個醒目的大字,在蔚藍的天空下格外耀眼,這只是“清風庭院”的一個節(jié)點,家家白墻黛瓦,柏油路熠熠閃亮,木春菊花開正艷,家家戶戶的欄桿、邊溝各具特色。
為推動人居環(huán)境整治,該村成立了由黨支部牽頭的黨員先鋒隊,有50年黨齡的組長喬正友率先垂范,自覺爭先,帶頭開始整治,打開困難局面,環(huán)境整治順利推進,實現(xiàn)了“黨員帶頭干,村民跟著干”,贏得了群眾的普遍贊譽。
自活動開展以來,巴陽村5組49戶村民進行了人居環(huán)境整治,對原來的老舊房屋進行屋頂改造、外立面粉刷、陰陽溝整治、院壩硬化、改廚改廁、三格式化糞池“無害化”處理、柴棚雞舍改造、門窗刷漆、公路入戶硬化等,還引進公路油化、“四旁”植樹、樓亭建設等項目,整個庭院園區(qū)干凈、整潔、有序,農(nóng)戶舊房變成了“別墅”,農(nóng)院變成了“公園”。
“保家衛(wèi)國,匹夫有責”“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持家兩字讀與耕、興家兩字勤與簡”......各家結(jié)合自身實際,家家堂前亮家訓,提醒自己,警示后人。同時,村里還與村民簽訂“垃圾分類”“門前四包”“室內(nèi)達標”承諾書。
與廉同行,勤廉文化傳清風
“得之不義,殃及子孫?!?/span>在熊得福家門前,白色的墻壁上懸掛明代龐尚鵬《龐氏家訓》中的名言。
在庭院內(nèi)植入廉潔文化元素,讓廉潔文化進村入戶,純化民風、弘揚正氣、凝聚人心。
走進村內(nèi),顏之推的“微染風塵,便乖肅正”、范仲淹的“清心做官,莫營私利”、歐陽修的“官下宜守廉,不買官下物”、呂本中的“清、慎、勤”等古代清廉官吏的“為官之道”隨處可見,告誡后人子女如何做清正廉潔、百姓愛戴的好官;丁寶幀的“不怠惰,不推諉,不輕忽,不暴躁”、歐陽修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顏之推的“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等勤廉警句,教育子女如何做事、為人、交友。
“半鴨知縣”于成龍,“一錢太守”劉寵,“二不尚書”范景文,“三湯道臺”湯斌,“四知先生”楊震等古代有名清廉官吏簡介、清廉故事及漫畫等,讓人們在潛移默化的清廉環(huán)境中受熏陶。
庭院有“約”,“約”出鄉(xiāng)風新氣象
“婚喪宜從簡,送禮一百元;不辦無事酒,辦酒討人嫌......”“庭院公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據(jù)了解,“庭院公約”結(jié)合本地實際,從遵紀守法、厲行節(jié)約、涵養(yǎng)家風、垃圾分類、清正廉潔、夫妻關(guān)系、鄰里和睦、勤勞致富、不等不靠、拒絕“無事酒”、從義從善等方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規(guī)范村民行為。
“庭院公約”通過村民自治,民主決策、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充分討論,每戶簽字認可,進一步推進社會公德的良好鄉(xiāng)風民俗,“約”出了鄉(xiāng)風文明新氣象。
“自立自強、明理通情、公正公平”已成為該庭院村民的主旋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60%的村民在宜昌、上海等地從事裝修、建筑、運輸?shù)刃袠I(yè),家庭平均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門前停滿了小轎車;矛盾糾紛調(diào)處量已同比下降90%,基本實現(xiàn)“零信訪”,黨員干部“零違紀”。
風清氣正迎來好氣象,截至目前,巴陽村“清風庭院”已經(jīng)接待國際大型現(xiàn)場會議1場,市級現(xiàn)場會議2場,接待周邊鄉(xiāng)鎮(zhèn)干部觀摩學習、開展廉潔教育3000余人次,萬余名游客在這里來觀光打卡。(記者 劉興敏 通訊員 張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