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 />
![]() |
![]() |
![]() |
云陽網(wǎng)訊(記者 鄧磊)4月24日,縣委書記張學鋒深入鳳鳴鎮(zhèn)開展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調(diào)研宣講,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他強調(diào),全縣上下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示,精準把握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一鼓作氣、頑強作戰(zhàn),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堅決高質(zhì)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
“大家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嗎?全村‘兩不愁三保障’排查工作怎樣?有哪些戶還比較困難?”在鳳鳴鎮(zhèn)桂泉村、農(nóng)建村便民服務中心,張學鋒詳細了解駐村工作隊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兩不愁三保障”有關工作、“三在村”等情況。
連日來,桂泉村、農(nóng)建村通過“兩委”擴大會議、觀看專題片等,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近期對全村的“兩不愁三保障”工作進行了摸排。張學鋒說,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示,精準把握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對農(nóng)戶開展全覆蓋篩查,精準掌握飲水、住房等方面的動態(tài)變化,強化長效產(chǎn)業(yè)發(fā)展,從根本上為貧困群眾提供脫貧保障,切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方面的突出問題。
“收入來源主要靠什么?吃、住有問題不?”問最窮的人,看最窮的戶。在鳳鳴鎮(zhèn)桂泉村貧困戶黃全剛家中,張學鋒和他拉起家常,仔細詢問他家的生產(chǎn)生活情況。黃全剛夫妻和兒子因病因殘,享受了醫(yī)療保障、教育支助和低保兜底。張學鋒叮囑鎮(zhèn)村干部要多關心像黃全剛這樣的特殊貧困戶,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張學鋒在調(diào)研宣講時說,要領會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的重要內(nèi)容。在脫貧攻堅戰(zhàn)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云陽的各項工作要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要領會把握“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要領會把握“脫貧攻堅戰(zhàn)進入了決勝的關鍵階段”。堅決落實“一鼓作氣、頑強作戰(zhàn),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工作要求,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也要把防止返貧擺在重要位置;要領會把握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的工作要求。加強新時代高素質(zhì)干部隊伍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持續(xù)改進工作作風,把講政治落實到具體行動中,要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以釘釘子精神反反復復地去抓,增強擔當意識,以更強的責任感,更扎實的作風,抓緊抓好抓實各項工作;要領會把握“脫貧既要看數(shù)量,更要看質(zhì)量”的要求。始終堅持數(shù)量質(zhì)量并舉,嚴把貧困退出關,嚴格執(zhí)行退出的標準和程序,確保脫真貧、真脫貧,要把防止返貧擺在重要位置,不僅要完成脫貧任務,也要高質(zhì)量脫貧;要領會把握“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要強化作風建設,完善和落實好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體制機制,切實發(fā)揮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深化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整治,不能有絲毫侵占挪用扶貧資金、物資等行為,要把基層減負各項決策落到實處,堅決糾正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就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張學鋒要求,要用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來武裝頭腦、統(tǒng)一思想、指導工作。要用心學、帶著責任學,既要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地學,也要學思踐悟、融會貫通地學,自覺地用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來統(tǒng)領和推動各項工作,把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要落實好“兩不愁三保障”的具體要求。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定期在全村范圍內(nèi)開展全覆蓋排查篩查,深排細查突出問題,結合實際,建立臺賬,分類施策;要把“兩防”“兩促”“兩結合”工作落到實處。要堅決防止返貧,防止新增貧困戶;促當年減貧任務落實,促老百姓增收;要把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整改和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有機結合,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機結合;干部要強化責任擔當。縣鄉(xiāng)村三級書記要堅決把責任扛在肩上,幫扶單位、幫扶責任人和駐村工作隊要履行好職責,與村支兩委一起,齊心協(xié)力、共同配合,不放松、不停頓、不懈怠,確保脫貧攻堅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要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要注重激發(fā)群眾的內(nèi)生動力,要向老百姓廣泛地、深入地宣講習近平總書記來渝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把總書記對他們的關懷、希望和囑托傳達給每一位群眾,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